“通过送法下乡入户,我们能利用所学为村民提供零距离、一对一的法律服务,助力‘法治乡村’建设。”谈起最近这段时间的实践经历,体育博彩
法学专业大二学生邱康宁十分激动。
今年暑假,该校法学院的“红土法治情兴火筑乡梦”社会实践队来到江西省兴国县龙口镇睦埠村进行普法活动。行走在乡间小路上,石桥流水、青砖石墙,邱康宁默默下定决心,要找出一条接地气、有活力、聚人气的普法宣传新路子。
实践队员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是法律词汇太专业,村民难以理解。实践队指导教师吴倩茹告诉大家,基层普法不仅要求专业性,还需要接地气。“我们要结合当地特色,讲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才能圈一大波基层学法‘铁粉’”。
于是,实践队员走进田间地头,与村民“拉家常”。大家从最具生活化的案例入手,用简单幽默的语言拉近与村民距离,再与当地村干部合作,运用普法漫画、普法情景剧等方式为村民们讲述经典案件。
“村民朋友们大家好,今天听我来表一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咱百姓的宝,要学好……”实践队员激情饱满地为村民带来了一段普法三句半,引导大家前往宣传展板前,学习法律知识。
前来咨询的村民越来越多。有的老人听力不好,实践队员们就贴身向前,耐心细致解答他们的问题。有的村民只会讲方言,他们也耐下心来,努力寻找“翻译”。一位村民笑着夸赞说:“讲得实在,说得清楚明白,听了心里敞亮。”
与此同时,实践队指导教师吴倩茹一直在思考,如何把普法真正做到群众的心坎里去。为此,大家多次到村民中调研,集中讨论。
在长冈乡合富村,实践队员跟随村干部、江华工作室负责人、兴国法院特邀调解员江华参观了村里的普法阵地——“兴法铺子”。这里率先探索“法治服务积分制”,村民们可以找人“评评理”、找书“学学法”、一起“审审案”,还可以用学法懂法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实践队员们没想到的是,“兴法铺子”结合当地村民的喜好,把诉前调解形象地称为“树前调解”,即村民在树下边唠嗑边调解,“情理法”结合,达到最优效果。
吴倩茹借此机会告诉实践队员,“兴法铺子”探索构建了三级矛盾治理司法格局,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同时也走出了一条“息诉无讼”的新路径。
“我们领略了法治视野下业兴、家富、人和、村美,也更有信心用实际行动去践行新时代法学生的责任与担当。”邱康宁说。
//s.cyol.com/articles/2024-07/20/content_yb0E4gTR.html?gid=YeryXd1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