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1月23日,体育博彩
1977级选矿专业校友、全国首届国家卓越工程师获得者、赣州金环磁选设备有限公司创始人、Slon立环脉动高梯度磁选机的发明者熊大和博士从北京载誉归来。
体育博彩
党委副书记罗仙平在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陈明的陪同下,来到金环磁选设备有限公司看望和慰问今年72岁的熊大和校友,向他表示热烈祝贺并感谢他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对母校事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一篮水果、一束鲜花、一份珍贵的学籍卡册,寓意硕果满满、也饱含温馨祝福。
(校党委副书记罗仙平向熊大和献花祝贺)
(熊大和博士与江理学子合影留念)
从下乡知青到勘破世界难题、从实验设想到装备落地开花、从开拓国际市场到带领企业飞速发展,熊大和博士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大众,淡泊名利、潜心研究做奉献,甘为人梯、奖掖后学育新人,让我们一起走进熊大和博士的传奇人生!
江冶是我事业的起点,是我树立人生理想的地方!
熊大和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市的一个小乡村,自幼家境贫寒,中学二年级时作为知青被分配到宜春市宜丰县黄岗山垦殖场工作,一待就是9年。他白天种田、砍柴,晚上看书学习。知识使人明志。渐渐地,他有了一种渴望:多学知识,制造机器,把人民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苦劳动条件下解放出来。
1977年恢复高考,熊大和考取江西冶金学院(今为体育博彩
)选矿专业。大学里,他思考最多的问题就是:“我一辈子到底能做什么呢?”熊大和从书本中寻找人生答案。
大三时,他已大量阅读了图书馆中关于选矿方面的中外文献,当了解到传统强磁选机磁介质容易堵塞、微细粒级弱磁性矿物的选别是长期困扰选矿界的世界难题时,顿时萌生研究高梯度磁选的想法,“做出中国的磁选机,并走向世界”的理想从此在心里扎根,“磁选”的科研之路从江冶启航。
在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上,熊大和毅然决定做高梯度磁选机方面的工作。当时,学校的实验设备并不完善,只有一台充磁器,实验条件简陋。熊大和和同学利用实验室原有的一个充磁线圈(给铁氧体永磁块充磁用的)自制了一台简易的周期式高梯度磁选机模型。最初进行试验时,高梯度磁选机模型既没有振动也没有脉动,磁选提高精矿品位幅度并不大,实际效果并不明显。没想到,下一个转弯,便是突破。熊大和做了一些黑钨细泥的选矿试验,并尝试将磁介质固定在铁棒上,试验时发现铁棒上附满了磁性非磁性矿物,便用铁锤锤了下铁棒,发现获得的精矿产品的品位提高了很多,振动是提高高梯度磁选机分选效率的有效手段!后面在试验中,对高梯度磁选机的振动效应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分析,并把这一发现与规律作为本科毕业论文的内容,完成了《利用高梯度磁选技术分选我国黑钨细泥的可能性及初步试验情况》的本科毕业论文。
勇于探索、大胆尝试、执着坚毅,熊大和这些可贵的科研品质得到了老师的高度认可。1982年,本科毕业的熊大和就在老师的极力推荐下,分配到赣州有色冶金研究所,继续从事新型磁选机的研制工作。
期间,熊大和先后在中南工业大学攻读了硕士和博士学位。他一边上课,一边设计加工,终于在1987年,由他设计的世界首台SLon-1000立环脉动高梯度磁选机问世!经过在姑山铁矿3052个小时的长期应用实践后,该设备完全克服了一般高梯度磁选机的磁介质容易堵塞、机械夹杂现象,使铁精矿品位提高6个百分点,回收率提高13个百分点,选矿指标创造了姑山铁矿历史最高水平。
(熊大和1988年10月博士论文学位答辩现场留影)
“江冶是我事业的起点,是我树立理想和奋斗目标的地方!”从大三时的科研萌芽到研发出世界首台立环脉动高梯度磁选机,熊大和用了近20年,解决了长期困扰选矿界的世界难题,从此开创了弱磁选矿领域的新天地。
年轻人要迈开腿,到生产一线中去寻找科研答案!
科技创新,贵在接力。2001年,熊大和回到母校,开始担任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期间,他与学校联合培养了12名优秀硕士,助力莘莘选矿学子成长成材,为矿业人才领域开辟了一番新天地。
“熊老师是改变我人生的恩师!”现为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博导的陈禄政是熊大和的开门弟子,他至今都忘不了那堂改变人生的讲座,“大一时我对自己的专业前景感到非常迷茫,有一天学院邀请熊老师来校讲座,那天熊老师从早上八点一直站着为我们做了长达四个小时的报告,报告内容具有丰富的实践性和前瞻性,让我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对自己所学专业有了明晰的方向,对未来有了奋斗的动力。”如今陈禄政教授已成长为昆明理工大学“高梯度磁选理论与技术”学科方向负责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熊老师是一位师者,更是一个‘慈父’。”谈到熊大和老师,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赣州金环磁选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2002级硕士研究生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校友任祥君饱含深情,“熊老师作为金环磁选设备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始终深入科研一线,身上始终有一种无形的影响力,激励着我们在实践中把每件事情做好。”近年来,任祥君带领科研团队先后完成研发出上百种各类规格型号的设备,累计实现销售上亿元,主持了六项江钨集团科研项目,以第一发明人身份获5项专利。所接续带领的企业目前是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拥有欧洲CE认证和独立出口资质,是磁选行业领导品牌。
2003级矿物加工专业硕士研究生陈剑,获批“江西省百千万人才”人选;2006级矿物加工专业硕士研究生许金越,入选赣州市“苏区之光”人才培养计划;2010级矿物加工专业工程硕士熊涛,入选“赣鄱俊才支持计划”……一个个江理学子在熊大和老师的榜样引领和悉心培养下拔尖而出,成为矿业领域的科技先锋和行业翘楚,为我国选矿事业书写了不凡的时代新篇章。
(熊大和博士深入一线与学生交谈)
熊大和经常对学生说:“人的一生时间有限,做事要持之以恒。攻克一个山头,找准一个难点,发扬钻研精神,研深悟透。做科学研究,要懂得‘迈开腿,深入一线’。理论学习之余,实验性操作更为重要。”熊大和大胆将学生放到实验室探索、在生产一线中实践,练就学生的动手能力,推动学生快速独当一面。
(熊大和与公司博士团队进行技术交流)
作为奖掖后学的领路人,熊大和始终将自己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倾囊而授,即便在获得诸多成就之后,在年逾古稀之时,他依然坚守在科研一线,不厌其烦地解答年轻科技研发人员在研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他甘为人梯的精神,不仅为年轻科研人员树立了榜样,也为我国高梯度磁选领域培育了无数后继之才。
所有的理论都应该应用于现实问题的解决。熊大和博士寄语正在选矿科研之路探索的青年一代: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要多到厂矿一线中去!了解现实存在的问题与市场需求,针对性制定可行的科研奋斗目标,在一线中钻研探索,实现科研目的,寻找科研答案。
让我国高梯度磁选装备实现从“跟跑”到“领跑”!
“我想做出更加优良的机器,取代繁重的劳动,养活自己,也更好帮助别人。”从少年劳作的经历中,熊大和立志攻克技术难关,研制更先进的磁选装备,减少对外引进设备的依赖。
(熊大和博士深入一线指导工作)
如何做出中国制造的磁选机?并走向世界?没有完整的中学学习经历,刚入大学基础还很薄弱的熊大和,是如何去实现这个梦想呢?明确的目标+超强的行动力,熊大和在大学全力以赴地开启了逐梦之路。
在大三时,熊大和就读完了图书馆内可以找到的所有英文、俄文等国际上与选矿领域相关的外文文献。“宿舍里大家都在打牌,只有他在那里看书;周末大家都出去玩,他拿着收音机学习英语、俄语。他是最努力的人,最值得我们学习!”在身边同学纷纷出去参加实习时,熊大和坚定留在试验室中对磁选机的科研设想进行试验;对外学术交流中,亲自制作演讲ppt,演讲中一口流利的外语令人佩服……可以说,努力是熊大和将科研梦想落地成功的重要特质。
(熊大和博士深入一线指导工作)
认定一件事,就把它做到完美。从1981年开始关注高梯度磁选、研究振动高梯度磁选,到1991年拿到首个立环脉动高梯度磁选发明专利,熊大和走过了10个年头。这一发明,不仅解决了高梯度磁选机磁介质易堵塞的世界性的技术难题,也使我国高梯度磁选装备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熊大和针对我国矿产资源贫细杂及细粒矿物选矿回收率偏低的问题,不断创新脉动高梯度磁选理论,发明SLon1500、SLon2000等系列强磁选机。
四十年初心如磐,四十年深耕不辍。熊大和用毕生的心血将中国弱磁性矿石选矿水平推向一个又一个制高点。40多年来,他研究的磁选技术和装备为众多冶金矿山和非金属矿山解决了一系列工程技术难题。超过4000台SLon系列磁选机在国内外2000多家厂矿企业推广应用,国内强磁选机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获间接经济效益几千亿元,取得了重大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
迄今为止,SLon磁选机系列产品已出口到美国、俄罗斯、印度等30多个国家,实现了超50%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使我国选矿装备的整体水平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山不让尘,川不辞盈,育人无声,春风化雨。全国劳动模范、学科领军人才、行业翘楚,一批批优秀学子承教良师,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体育博彩
2001级硕士研究生、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博导陈禄政表示:“熊老师品德高尚、求真务实、谦虚低调,春风化雨,是一位真正的科研工作者。他坚守初心、持之以恒、勇攀高峰的精神将始终激励我不断前进。”
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赣州金环磁选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祥君表示:“熊老师是一位师者,更是一个“慈父"。他始终以慈父般的关怀对待自己的学生与员工,我们就像尊重父辈一样尊敬他。能老师获得国家卓越工程师这一荣营是对他在选矿领域做出贡献的极大肯定。”
“赣鄱俊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熊涛表示:“熊老师以“数十年磨一剑”的坚持,对高梯度磁选技术的深入钻研展现了非凡的毅力和专注。作为学生,我们要以熊老师为榜样,淡泊名利,专心科研,为保障国家关键矿产资源安全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为首届国家卓越工程师获得者,古稀之年的熊大和表示:“很高兴获得国家卓越工程师这一奖项,让我在磁选机领域四十余载的努力与探索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结果。荣誉属于大家,属于团队,也感谢无数的老师、同行的帮助、支持与关注。”
锻造国之重器,攻克技术堡垒,他用一次次坚守担当,诠释科技创新的理想与育人桃李的初心。他的获奖实至名归,他的努力让中国制造更加出彩。让我们为优秀的江理校友、大国工程师熊大和博士点赞!
(文/魏小兰 编辑/曹泽)